抗癌有撇步
樂活分享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日前,一位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天拉肚子高達30次,連吃止瀉藥都無法抵擋,起初以腸胃炎收治住院,安排一系列檢查,包含胃鏡、大腸鏡等,但經2周治療後仍無改善。在因緣際會下,照會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李冠德副院長,經李醫師詳細詢問後,發現病人因連續狂拉肚子已消瘦一圈,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測及病理切片,發現胰臟長了兩顆腫瘤,確診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經注射體抑素類似物治療後,才控制患者腹痛腹瀉之不舒服症狀。

     

    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率低 易與內科疾病混淆

    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簡稱NET)為一群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之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所致,發生在全身各處,包含在消化系統(肝膽胰或胃腸道)或呼吸系統(肺或支氣管)。當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咳嗽、盜汗、臉部泛紅或低血糖等,症狀易與內科疾病混淆,常被當成腸躁症等內科疾病治療,因此診斷率不高。李冠德醫師表示,除了提升醫師端之衛教觀念外,病患本身若有上述功能性症狀,應盡速尋找專業腸胃內科醫師進一步檢測。

     

     

    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劑量 助患者緩解症狀不適 

    李冠德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因診斷率不高,約有5成以上的患者發現時,大多已有局部侵犯或轉移,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必須合併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LAR)之藥物治療。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著重緩解性治療,改善腫瘤細胞過度分泌荷爾蒙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狀,李醫師進一步補充,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除可緩解臨床症狀上帶來的不適感,不論患者為功能性或非功能性腫瘤,亦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讓腫瘤狀況維持穩定,且提高施打劑量,對於控制腫瘤生長及症狀也有助益。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口服mTOR抑制劑

    2011年美國蘋果教父賈伯斯(Steve Jobs)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併發多處轉移去世,使得這個罕見疾病逐漸被社會大眾認識,李醫師表示,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已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對於臨床症狀緩解可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當疾病進一步惡化時,搭配標靶藥物如口服mTOR抑制劑及抗血管新生藥物合併治療,對於控制腫瘤效果較好。不過,李冠德醫師也提醒,對於標靶藥物的選擇仍須請教醫師,若有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問題,建議選擇口服mTOR抑制劑,自102年1月已納入健保給付。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了解更多的相關訊息。

     

    全文網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