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撇步
樂活分享
病友陳先生分享:老天真好,讓我早罹癌,早開始注重健康。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訪談病友:陳先生,1970年出生。
    多發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
    ------------------------------------------------------------------------------------------------------------------

    回想起來,我父親應該有類似問題。他往生前十幾年就飽受腸胃潰瘍困擾,很容易水瀉,造成他營養不良,怕失禁而不敢出門。爸爸在64歲因為中風走了,我很擔心媽媽,於是安排她在2012年初做健康檢查,為哄她答應,我也一起去。

    健檢結果顯示我有一項血液腫瘤指標CA 199高到177(正常值<37U/mL),醫生安排電腦斷層,發現胰臟中段、尾端各有一個1.2、1.6公分的腫瘤。再去回溯那時生活,我在學校當訓導主任,事情多又忙,經常早上十點多肚子就餓得發昏;老是便秘,兩三天才解一次;體力也變差,原本擅長的桌球常贏在前面輸後面,想想都可能是身體癌化的徵兆。

    確診是內分泌腫瘤,我本來認為「胰臟割了就沒有了」,不想開刀。沒想到流言四起,甚至謠傳「陳老師得癌症快死了」!朋友、家長和學生紛紛表示關心與焦急,只好盡快去台大住院。2012年4月接受腹腔鏡手術肚子開了五個洞,摘除脾臟和切除60%的胰臟。醫師告知因為我切除的是中段和尾端,留下的胰臟仍可維持原來的消化功能。目前狀況穩定,每三個月回診抽血,每六個月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全套追蹤。

    經歷這場病,我開始研讀許多書籍,《自然就會抗癌》這本書提到:如果每個人體內都潛伏有癌細胞,那麼每個人的身體也都具備能與腫瘤增生過程對抗的能力,應該從飲食、處理生活壓力來對抗癌,我很同意。身為老師,也深深感覺台灣的營養教育做得不好,大家對食物還沈迷在美食天堂裡,然而好吃的東西多半高油脂高糖一堆人工添加物,不但吞進大量毒素,而且一天要吃好多次,三餐吃到飽還加下午茶或宵夜,腸胃工作量那麼大,怎麼受得了?

    開完刀,我的飲食習慣做了大改變。以前吃飯又快又急,現在常常家人朋友吃飽離開餐桌去聊天了,我還在細嚼慢嚥。讓食物在口腔中慢慢咬磨,品嚐真滋味,與唾液充分作用再吞下去,也讓胃腸道可以有時間感應、接收和消化食物。

    食物種類是注重蔬果少肉類。早餐我會準備奇異果、蘋果等至少兩種水果,把雞蛋加進蔥、薑、蒜、羅勒、起司等等煎得香香的夾進饅頭,先吃水果再吃主餐。中午晚上吃糙米飯配三盤青菜、少少的魚肉,控制每天的蛋白質少於20%。每餐七分飽,兩餐中間若想吃點心,就選擇原味堅果,喝綠茶。外食也盡量減少。非得要吃,就點一碗白飯、燙兩份青菜。我也會去瞭解、試用一些抗癌醫師推薦的補充品,準備好將來若有需要可以派上用場。

    運動則是維持打桌球習慣,經常慢跑3千到5千公尺,家裡還購置一台倒立機,利用自然重力放鬆脊椎,每天頭下腳下躺個幾分鐘很舒服。

    生活習慣改變,腸道跟著順暢。現在一天上好幾次大號,從排便次數、氣味和性質,比方是黏稠或鬆軟,就可以知道腸道狀況。體態也改善,發現腫瘤前我176公分、76公斤,目前維持72公斤。

    很多人生病心裡痛苦是因為用負面想法在為難自己,而我認為,應該正向面對。老天對我很好,那麼早發現癌症,提醒我,及早注重健康。

     

    動手術前一天,醫師說:「陳老師,大多數人開刀前會緊張,有的還哭,你很奇怪耶,開刀前還笑瞇瞇。」我回答:「楊醫師,我信任你的專業,(胰臟)少割一點就好。」大家哈哈大笑。開完刀隔天我就下床繞著病房走動,醫生護理師都稱讚「這麼拼」!現在幾乎我忘記自己有癌症,而是在過一種追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