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是躲在腹腔後部沉默的器官,擔負著分泌多數消化液及調節腸胃道內分泌的功能。近年越來越多名人被發現罹患胰臟癌,也讓民眾十分擔憂,特別像是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帕華洛帝於2007年死於胰臟癌,從發現罹病到逝世不過短短不到一年時間。但是,難道只要胰臟部位發現腫瘤就代表生命快看到盡頭了嗎?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王秀伯理事長表示,當民眾檢查時發現胰臟部位有小腫瘤,千萬要先清楚的詢問病情,切勿驚慌!
若有胰臟小腫瘤 先確定胰管變粗或腫瘤型態
對於位在胰臟部位的小腫瘤,民眾可藉由和醫師詢問下列資訊,進一步了解疾病狀態。首先,可向醫師確定「胰管」是否有變粗?若檢查結果發現胰管明顯變粗,很可能是罹患預後較不佳的胰腺癌,此時需積極治療。倘若胰管沒有變粗,則可從腫瘤的型態來區分風險。另外,被告知胰臟腫瘤時,可先問是囊腫(水泡狀)或是固態狀腫瘤,臨床上它們的預後可能截然不同。
水泡狀腫瘤預後良好勿驚慌
王秀伯教授表示,當胰臟腫瘤本身呈現囊腫或是水泡狀,藉由內視鏡超音波檢查時用細針抽吸腫瘤內的液體,如果抽出的液體為澄清的漿液狀,通常是胰臟漿液囊腫,好發在六、七十歲的族群,一般而言疾病預後很好,即使大到20公分以上,只要透過觀察追蹤即可;但如果抽出來的液體是黏液狀,就需要注意,特別是腫瘤直徑在3公分以上,或是囊腫中間有發現不規則的固形物存在,目前的臨床指引建議應該開刀切除。
如果沒進行內視鏡超音波指引下細針抽吸,腫瘤直徑小於3公分、囊腫中間無不規則的固形物存在,定期觀察追蹤即可。另外提醒,抽吸胰臟水泡腫瘤時,如擔心黏液性液體散播,目前國際上建議採內視鏡超音波指引下細針抽吸,較能免除這疑慮。由於大部分的病人胰臟水泡腫瘤均小於3公分、囊腫也無不規則的固形物,因此大多數病患只要持續觀察。另外有一種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的胰臟水泡腫瘤,合併有腫瘤生物標記CA125升高的現象,這一類型的腫瘤近似卵巢細胞的特質,需要及早開刀切除,但手術預後普遍不錯,也勿須驚慌。
固態狀腫瘤:早期診斷治療有利疾病控制
若是固態狀胰臟腫瘤沒胰管變粗,則較不先考慮預後很差的胰腺癌,考量包括神經內分泌瘤、淋巴腫瘤,甚至良性瘤。一般神經內分泌腫瘤只要好好處理並不一定會像賈伯斯的病程,可透過腫瘤生物標記CgA的數值來進行疾病狀態的追蹤,這一類的腫瘤,利用內視鏡細針生檢來進行組織採樣,會比利用電腦斷層輔助的組織採樣更可以安全的取得病理組織。當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越早進行局部治療,預後通常都相當良好,即便腫瘤發生局部或是肝臟轉移,目前已經有長效型體抑素注射劑及口服mTOR抑制劑等標靶治療來控制病情,並輔以定期的CgA癌症生物標記追蹤病程,均有機會良好控制疾病進程;惟級數較高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則仍需化學治療。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對於疾病的治療方式也隨之推陳出新,王秀伯理事長提醒,萬一在胰臟發現小腫瘤,切勿驚慌,盡快諮詢胃腸內科、胰臟外科或是腫瘤科醫師尋求協助,有些只要觀察,有些則需要治療。只要正確及早搭配內外科的治療指引,均可獲得適當良好的疾病處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文章出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