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的女患者,一天狂拉肚子好幾次,數年來一直以為是腸躁症引起的腹瀉來治療,直到在外院做了超音波檢查後,疑似胰臟有一顆腫瘤,轉診至彰化基督教醫院,經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掃描後,證實胰臟確實有腫瘤,懷疑可能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後來術後病理切片證實為G2(中惡性度)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有淋巴結轉移,經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已半年,拉肚子的症狀獲得控制,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有功能性症狀 務必提高警覺
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的細胞發生病變所致,其臨床症狀眾多,但並非為專一性的症狀。病患常出現的症狀有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便或血糖異常等。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張宏基醫師表示,除了臨床症狀診斷外,病理切片也提供極重要的資訊。通常合併病理報告及腫瘤狀態,可先分辨腫瘤是否為局部、是否有淋巴轉移及是否有遠端器官轉移,上述確定後則可進一步分辨預後及治療選擇。
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助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
根據2010年WHO公布,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惡性度等級低至高分為G1至G3,均屬於惡性腫瘤。張宏基醫師表示,臨床中曾有一名50歲的患者,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起初以長效型體抑素治療,症狀獲得穩定控制,腫瘤生物標記CgA也從上萬降至數百,但患者為求進一步療效竟轉診改為化學治療,病情反而急轉直下,對此,張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程變化詭譎多變,治療上務必遵照醫師處方,切勿隨意更換治療方針,才能與病長存。
張宏基醫師提醒,當懷疑可能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或手術後要進行疾病追蹤,可藉由以下方法協助診斷:1)腫瘤指數CgA數值;2)腹部超音波;3)內視鏡檢查;4)電腦斷層攝影;5)核磁共振造影及核醫檢查等,有利於醫師追蹤病情並提高確診率。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更多的相關資訊。
文章出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