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專頁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連絡我們
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一個提供病友、家屬、醫護人員、關懷本疾病的大眾訊息交流、活動分享、心靈支持的園地
聽聞馬啼聲,應再思量"似是馬"但可能"並非馬"
臨床確診應多思量,別讓神經內分泌腫瘤被忽略而錯過確診
惱人的症狀,應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來降低症狀
除了藥物控制外,規律運動且避免飲酒和辛辣的食物,皆有助於症狀改善
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年仍未改善,應再進一步做檢查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若腹瀉、熱潮紅、盜汗等症狀長時間未改善應再檢查
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一個提供病友、家屬、醫護人員、關懷本疾病的大眾訊息交流、活動分享、心靈支持的園地
prev
next
1
2
3
4
認識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小檔案
神經內分泌細胞功用
哪些人容易罹病
如何診斷
如何治療
抗癌有撇步
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照護指引
NET病友故事
NET小學堂
十大警訊
十大警訊說明
十大警訊翻翻看遊戲
桌布與紙雕下載
就醫資訊
醫師資源
臨床試驗
社區資源
相關網站
相關書籍
著作權聲明
討論區
抗癌有撇步
藥品搜尋
樂活分享
首頁
>
最新消息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警覺 及早診斷是治療的關鍵!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警覺 及早診斷是治療的關鍵!
神經內分泌腫瘤(簡稱NET)因症狀不夠專一,經常與其他疾病容易相混淆,從有症狀到確診,往往要經過5至7年的時間,是醫界普遍認為屬於難以及早診斷的癌症之一,不可不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醫師指出,從臨床上來看,大多數患者是因為發現腫瘤,經病理切片或手術切除後才確診,較少患者是因為有內分泌症狀後經由檢查後診斷。根據國內2012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有750至1000名新增病例,推估發生率提高的原因,是因為目前的診斷技術有進步,醫師也較有警覺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不輕忽 及早發現為上策
白禮源醫師說,目前診斷仍以病理切片為主,最常檢測的影像學工具,則以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為主。有些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分泌賀爾蒙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或細胞的功能,因此可能會在全身不同的器官導致不同的症狀,這些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常見的十大警訊症狀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或皮膚炎等。
白禮源醫師指出,臨床上就曾有個案因為反覆胃潰瘍而就診,後來是因為電腦斷層發現,在小腸處長了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胃泌素腫瘤,才發現患者多年來反覆性胃潰瘍的發生主因。
輕忽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 半數病患診斷時腫瘤已轉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者如果是在腫瘤變大壓迫到器官或組織後不舒服,發現不對勁才就醫,往往確診時已經是疾病晚期或到了腫瘤轉移階段,然而一旦腫瘤多處轉移,治療就相對複雜。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固態腫瘤,若只限於局部,首選治療方式是開刀;倘若轉移腫瘤尚小且位置合適,則可採取電燒、酒精注射等方式。病人的預後與治療成效除了與期別,也與腫瘤的分化程度與惡性度有關。
白禮源醫師提醒,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若有上述十大警訊,且反覆發生始終無法有效改善時,千萬不要輕忽,應與醫師進一步討論,並藉助適當的診斷工具幫助診斷,以期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預後較佳。
資料來源:優活新聞網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