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專頁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連絡我們
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討論區,一個提供病友、家屬、醫護人員、關懷本疾病的大眾訊息交流、活動分享、心靈支持的園地
聽聞馬啼聲,應再思量"似是馬"但可能"並非馬"
臨床確診應多思量,別讓神經內分泌腫瘤被忽略而錯過確診
惱人的症狀,應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來降低症狀
除了藥物控制外,規律運動且避免飲酒和辛辣的食物,皆有助於症狀改善
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年仍未改善,應再進一步做檢查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若腹瀉、熱潮紅、盜汗等症狀長時間未改善應再檢查
認識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小檔案
神經內分泌細胞功用
哪些人容易罹病
如何診斷
如何治療
抗癌有撇步
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照護指引
NET病友故事
NET小學堂
十大警訊
十大警訊說明
十大警訊翻翻看遊戲
桌布與紙雕下載
就醫資訊
醫師資源
臨床試驗
社區資源
相關網站
相關書籍
著作權聲明
討論區
抗癌有撇步
藥品搜尋
樂活分享
首頁
>
最新消息
婦人腹瀉半年 胃長20顆粉肉球!醫:須全胃切除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婦人腹瀉半年 胃長20顆粉肉球!醫:須全胃切除
【2020年8月18日/東森新聞】
許多人都有腹瀉、腹痛的經驗,但若長期有此問題,可就不容輕忽。就有一名60歲婦人表示,自己這半年來每天都拉肚子,讓她不堪其擾。而婦人到醫院做胃鏡檢查後發現是胃息肉,並開始服藥治療,但症狀仍未改善,便轉院再做胃鏡加大腸鏡檢查,才發現胃裡佈滿20顆大大小小的息肉,切片化驗後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接受全胃切除手術。
神經內分泌腫瘤又稱「類癌」,是有內分泌功能的神經細胞,發生病變後產生的腫瘤,常見於腸胃道、胰臟、肺等部位。收治此個案的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醫師表示,該名60歲婦人於半年前開始腹瀉,做了胃鏡檢查後,僅發現有慢性胃炎和胃息肉,且切片報告顯示為良性胃底腺息肉,婦人服藥半個月後,都沒有改善,且食慾不佳,無奈之下只好轉院再做胃鏡及大腸鏡檢查,沒想到大腸鏡檢查正常,但卻從胃鏡看到胃裡有20多顆息肉,大小從0.2~0.5公分都有,切片化驗後才發現它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錢政弘醫師也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好發於胰臟及腸胃道器官,也因為腫瘤和神經細胞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且具有分泌賀爾蒙的特性,使患者產生神經內分泌的相關症狀。因症狀不易察覺,常被當成一般腸躁症,或自律神經失調來治療,因此有些患者經過5~7年後才被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確診時約有一半機率發生器官轉移。
此個案的狀況也讓錢政弘驚呼:「這個案很特別」,原本他預期是胃息肉,沒想到化驗結果竟是內神經分泌腫瘤。也因2間醫院檢查結果有誤差,婦人又接受第3次胃鏡檢查,且採樣15顆去化驗,發現胃中佈滿一顆一顆凸起的粉色肉瘤,且一半為良性胃底腺息肉,一半為神經內分泌瘤,且「這些病灶的外觀極為相似,無法單以肉眼判定!」
錢政弘也指出,一般單顆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直接以內視鏡切除,但此婦人有數10顆小腫瘤佈滿胃部,和腫瘤科醫師商討治療策略後,最後患者決定接受全胃切除手術,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僅有腹脹、易飽等輕微後遺症。不過錢政弘也表示,其他大部分接受全胃切除手術的患者,除了腹脹、易飽等,也可能會有貧血、營養不足、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
錢政弘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有10大警訊需注意,「盜汗、熱潮紅、發熱、低血糖嚴重飢餓感、心悸、皮膚炎、慢性腹瀉、氣喘、反覆胃潰瘍及咳嗽」,且若因不明原因腹瀉2周以上,也應立即就醫找出病因,並及早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news.ebc.net.tw/news/health/222897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