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撇步
樂活分享
老毛病反覆發作治不好?出現10大症狀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血糖低飢餓不止又盜汗,當心罕病神經內分泌腫瘤上門
    許多民眾年過40歲,開始察覺自身毛病不斷出現,長期臉潮紅、盜汗、皮膚癢,以為只是老化造成的病灶,但其實要小心其中可能潛藏罕見疾病「神經內分泌腫瘤」,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腸胃內科教授郭昭宏院長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由內分泌顆粒分化成表皮的惡性腫瘤,能夠分泌許多不同的分泌物,在全身各個器官皆有可能生長。常見症狀包含咳嗽、氣喘,臉部潮紅、盜汗、腹瀉、腹痛,全身皮膚癢與反覆胃部潰瘍等十大症狀。郭昭宏院長表示,當症狀反覆持續發作,且治療沒有得到改善甚至開始惡化,就要小心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為何有腫瘤卻難察覺?老毛病反覆看診好不了是警報
    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在國內的發生率從1996到2008年,10年間發生率上升將近5倍。郭昭宏院長表示,目前神經內分泌腫瘤尚未找到確切原因,然而某些因子顯現出較高風險,包括好發於40到60歲之女性、黑人族裔或是家族成員曾經被診斷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病史,還有自身免疫功能調節弱的病人,都是須特別注意的危險族群。

    郭昭宏院長表示,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難處在於病患接受治療後症狀仍反覆發作,由於其症狀較無特殊性,病患自身無法提早警覺,診斷過程可能長達5至7年才會確診,也有可能屬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初期大多毫無症狀,直到健康檢查或就診才意外發現,或是腫瘤轉移到其他臟器器官才開始出現不適。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依有無分泌過量荷爾蒙引發症狀區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兩種,功能性腫瘤會因過量荷爾蒙產生各種症狀,而非功能性通常無明顯症狀,導致難以診斷。郭昭宏院長分享,現行主要檢查方式有X光、電腦斷層、內視鏡、超音波檢查或是正子攝影、體抑素掃描等。根據資料統計目前50%發現時已有轉移,其中有27%是屬於遠端器官轉移,尤其以肝為主,若確診時未發生轉移,10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反之若已有轉移,10年存活率僅剩5成。

    神經內分泌腫瘤也能手術切除!? 確診後有哪些治療選擇?
    郭昭宏院長說,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取決腫瘤大小、生長位置、是否轉移以及病人的健康狀況,經由評估後才能決策最佳治療方式。目前手術切除是唯一可以治癒的方式,若無法進行手術根除,則會考慮減積手術搭配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依照不同狀況選擇相對應治療。

    郭昭宏院長提及,目前有一個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可作為病患的治療新選擇,除可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到20.5個月,緩解腹瀉、潮紅等症狀也達70%。不同於傳統針劑治療,需往返醫院進行注射,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經專業醫療人員指導後,病患有機會可在家自己或由家人完成注射,使用便利性提高且疼痛感較低,對忙碌的上班族或是行動較不便之長輩族群不啻是個新福音。目前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也已經通過健保給付。隨著藥物進展愈來愈多,建議病人可與醫師多討論,選擇便利性高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郭昭宏院長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可早期診斷相當重要,有疑似上述十大症狀時應盡早治胃腸科檢查,避免錯失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先機。

    原文出處:2020-11-14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