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帶走了賈伯斯…莫名低血糖、氣喘10大警訊別忽視
10年前,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驟逝,起初大家以為他是死於胰臟癌,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發生在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陳明晃指出,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發生在各個器官,因此症狀多元,也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它會分泌荷爾蒙 可能引發10種症狀
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較罕見的癌症,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到1500位神經內分泌腫瘤新增病例。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神經內分泌細胞存在於胸腔、腹腔的器官中,它會分泌各種內分泌荷爾蒙,而這種細胞產生的腫瘤,就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在台灣,有6成患者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在腸胃道和胰臟,其餘3成則出現在肺部。陳明晃指出,當腫瘤越來越大,分泌的荷爾蒙就可能過量,引起各式症狀;由於腫瘤原發部位不同,分泌的荷爾蒙也不同,例如胰島素過量可能導致低血糖、過量的組織胺會引發氣喘。
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見症狀包括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其他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10大警訊。陳明晃提到,其中以低血糖較為特殊,如果在沒有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多次出現低血糖,就應該提高警覺。
CgA抽血檢查、腸胃鏡助早期發現
黃燦龍提到,目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原因不明,但遺傳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曾有患者確診罹病後,才揪出妹妹經常頭暈甚至昏倒、兒子的嗜睡症狀,原來也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造成的;進一步回溯到爸爸和祖父,可能也都是因為這個疾病過世,只是當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了解甚少,才誤以為是其他癌症致死。
根據國內癌症登記資料庫顯示,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在1996年至2008年間增加5倍,推測可能和疾病意識提升、診斷技術進步有關。然而,臨床統計僅有3成患者會有症狀,也就是說,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透過症狀早期發現;陳明晃認為,民眾不需要因為上述症狀而過度恐慌,而是當症狀持續數週以上,初步診斷並治療仍無改善時,在醫師建議下安排嗜鉻粒蛋白A(CgA)抽血檢查,如有需要再接受各項影像檢查或切片檢查。
他也提到,除了有家族史的人可主動接受CgA血液檢查外,由於台灣多數病例發生在消化系統,建議民眾只要做好例行健康檢查,40歲起定期為自己安排大腸鏡和胃鏡,就是相當充分的早期發現管道。
每年11月10日為「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也在11月規劃全台北中南3場講座及遊戲關卡,希望提升民眾對這項疾病的認識,期盼未來更能及早診斷與治療,減少憾事發生。
原文摘自: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