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神經內分泌瘤驟逝 發現到死亡不到1年,醫爆致命原因
曾經為羅大佑、張雨生、吳奇隆、黃鶯鶯等多位歌唱界名人設計唱片封面,被稱為「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的杜達雄傳出因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去世。他自今年2月第1次化療,短短10個多月便去世,醫師說,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千面女郎、是模仿大師,約有7、8成的人初期完全無症狀,2、3成有症狀者頂多也是易臉紅、腹瀉或便祕,「太難發現」是快速致命原因。
聽到神經內分泌瘤,大家第1個都想到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但其實不只有他,女星蕭淑慎2019年也發現12指腸的內分泌腫瘤,而國外知名女星奧戴麗赫本,以及「少年pi飄流記」的成年演員伊凡.卡漢,還有國寶演員馬如龍,都是神經內分泌瘤。
杜達雄去年底發現腋下和鎖骨附近有腫塊,被診斷出罹患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4期,年初才告訴大家:「我會好好的做化療跟它奮戰到底的,加油!」日前就傳出他不幸病逝的消息。
神經內分泌瘤早期發現存活期可達10多年,但很難早發現
一般不是說「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個可以活很久的癌症」嗎?為什麼抗癌不到1年就去世呢?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明說,如果早期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存活期可以超過10多年以上,但是重點是它很難早期發現。
林志明說,神經內分泌瘤的存活期可以多久?端看發現時判斷的期別,還有患者對藥物反應,以及發生的位置而定。神經內分泌瘤可能長在身體任何部位,從消化系統、肺、子宮、口腔、甲狀腺等等,其中以消化系統最為常見,約佔6成,其次則出現在肺部或支氣管。根據台灣的統計,台灣好發部位前5名依序為直腸、肺部、胃、胰臟及大腸。
發生在小腸的預後最差
神經內分泌瘤發生在直腸的預後最好,患者通常是進行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9成的患者經內視鏡切除即可完成治療,其次是闌尾的神經內分泌瘤,通常也是手術切掉就無大礙。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是胰臟的神經內分泌瘤,雖然統計認為胰臟、大腸或食道的神經內分泌瘤預後不樂觀,但是他抗癌8年去世,反而是長在小腸的神經內分泌瘤預後最差。
症狀多變且很輕微,很難發現
林志明說,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名字掛了「神經」,但它主要影響健康的部份是在內分泌,看它長的位置在哪個部位,會對那個部位的內分泌產生影響。它的症狀千變萬化,如果影響甲狀腺,可能會有心跳過速或過慢的狀況,他表示,有些患者可能還未發現腫瘤,就發生心因性猝死。
長在腎臟的內分泌腫瘤,可能影響交感神經,而有時而心悸、腹瀉或便祕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或是影響血糖等等。林志明說,神經內分泌瘤因為初期症狀很輕微,有些人便祕以為是纖維吃太少,經常在補充纖維素、改善排便,等到發現淋巴轉移,就已經是晚期了。
有一類長在肺部或腸道的內分泌腫瘤在台灣也頗常見,林志明說,這類內分泌瘤是會影響人體分泌抗組織胺,患者的特性是常常莫名地臉潮紅。所以如果沒有喝酒,動不動就會臉紅、消化不好、腹瀉等症狀時,不要以為症狀不嚴重而輕忽了,一定要積極檢查才能找出病灶。
只要能切除,預後都比較好
林志明說,神經內分泌瘤的治療以能手術切除的患者預後最好。無法手術切除或已轉移的患者,目前的治療需靠藥物治療來控制症狀,可採生物製劑或標靶治療。一般都需要跨多科別、團隊治療。
台灣發生率增加
過去台灣的神經內分泌瘤發生率非常低,但隨著健康檢查的普遍化,國家衛生研究院利用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庫分析發現,台灣發生率從1996-2008年的12年間成長5倍,在美國的統計也是顯示,30年間發生率增加5倍。因此,林志明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的小症狀,如果持續數個月都無法治好,無論是再小的症狀都應該去檢查原因。
原文摘自: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