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撇步
樂活分享
最新消息
訊息快速搜尋列
關鍵字
類別  
2024.2.22
一名35歲病人平時不碰菸、酒,生活型態也很健康,沒有什麼症狀,但篩檢竟發現胰臟有一顆0.6公分腫瘤,進一步切片診斷確認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而該患者的罹病關鍵,醫師指出,在於其有胰臟癌家族史,並提醒若家族史中有胰臟癌、乳癌、大腸癌等都要小心,因為基因有些重疊。
2024.2.7
六旬陳先生曾經是資訊業一級主管,7年開始出現熱紅潮、睡覺冒冷汗等症狀,檢查一度以為是胰臟癌,經過再次求診才發現是另一種大家較為不熟悉的癌症「神經內分泌腫瘤」.在經歷4次肝栓篩以及賀爾蒙針劑治療後,陳先生在今年完成精準放射標靶治療,不適症狀明顯改善,目前穩定追蹤治療即可。
2024.1.31
睡覺冒冷汗、茶色尿找不到原因,竟然都指向一種罕見癌「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有民眾因身體不對勁去檢查,發現腫瘤指數與電腦斷層影像顯示正常,最後拖了幾年才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已經轉移。
2024.1.19
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雖然占所有癌症約 3.9%,但過往在治療仍有其瓶頸,在醫療進步之下,基隆長庚發現「神經內分泌瘤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有其成果,為這類罕見腫瘤的病人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神經內分泌瘤分為兩大類 神經內分泌瘤跟一般腫瘤不一樣,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癌症中心主任張沛泓醫師解釋,這類腫瘤可以在人體許多器官中發現,八成以上會發生在消化道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可依據腫瘤是否分泌荷爾蒙,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
2023.12.29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罕見癌症「神經內分泌腫瘤」去世,這項疾病不只可能發生在全身 17 處以上器官,且隨著發病位置不同而有變化多端的症狀,5 成病友確診時已有腫瘤轉移,治療更複雜。
2023.12.4
因腹瀉、胃痛以及胃食道逆流而就醫的民眾越來越多,但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反覆出現,且治療後仍未達預期效果未改善,就要留意,可能是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症狀變化多端難察覺 平均確診需5-7年 台中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中心楊陽生主治醫師解釋,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從神經內分泌細胞演化而來的腫瘤,有內分泌功能的器官就有可能發生,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可能發生在各部位且進展緩慢的疾病。
2023.11.14
51歲的語淇一頭短髮、俐落外表給人感覺亮麗、活潑、有自信,曾經在百貨業打拼的她,卻在2017年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然而因腫瘤太靠近肛門,不得已只能作人工造口,而後也因為治療切除2/3的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