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撇步
樂活分享
最新消息
訊息快速搜尋列
關鍵字
類別  
2019.11.28
【2019年10月21日/HEHO/林以璿】 權威機構美國癌症研究所近日發布的證據證明,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等可以降低很多癌症風險。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19種優質食物被癌症研究所直接欽點了呢? 1.蘋果 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一個蘋果能為人體提供至少10%的每日維生素C和纖維的推薦量。
2019.10.29
脂肪在日常飲食中的名聲很差。低脂、降低脂肪和無脂食品被行銷成「比較健康的」,但這不全然是。
2019.7.26
【文/楊惠玫 特約營養師】 ◎不宜高纖飲食 全穀雜糧、蔬果等富含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一般觀念上認為有益健康,不過若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此疾患會讓身體產生腹瀉(最常見症狀,胃腸道的類癌(Carcinoids)症候群)、腹脹、腹痛等的胃腸症狀,反而不適合食用高纖飲食。
2019.7.22
根據2014年癌症登記統計報告,台灣每年新增的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約700多人,多好發於40~69歲,其中男性較女性多。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治醫師郭雨庭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幾乎可見於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但有六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致病機轉仍不明。
2019.6.24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蔡坤峰今天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對一般人較陌生,但近年發生率漸增,發生原因不明且不易診斷,但隨著健檢和內視鏡檢查普及,有些可早期發現。 蔡坤峰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40歲至69歲,男性高於女性,可能和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約6成生長在胰臟或胃腸道,其次是肺部及支氣管。
2019.6.24
近日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大哥,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屬較陌生的疾病,究竟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提醒,若民眾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腹瀉、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就要有所警覺。
2019.6.11
資深演員馬如龍因癌症病逝,外傳他是因肺腺癌惡化,但馬如龍兒子黃士庭受訪時表示,父親不是肺腺癌,而是罹患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細胞擴散到脊椎和肝。腫瘤科專家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在神經或內分泌器官上長出,這類腫瘤較少見,依照惡性程度分成三等級,惡性最大的第三級致死率較高,須比照癌症腫瘤採化療,惡性程度較輕的第一、第二級,則有標靶藥物治療。
2019.5.13
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及家屬聚會,一起踏青走走、分享經驗交流心情 主題:「當我們NET在一起」- NET病友及家屬聚會 主辦單位:癌症希望基金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 時間:2019年5月26日(日) 09:00~15:00 地點:白石森活休閒農場(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58號) 對象:NET病友及家屬 費用:費用含DIY有機草莓醬+中餐+車費 病友(1名)、家屬(1名)共20組家庭/40人活動免費 第二位陪伴者(含)以上需負擔500元/人 報名專線:免費諮詢專線0809-010-580 台北希望小站(02)3322-6286分機142小昀、145逸雯 本會保有篩選成員之權利。
2019.4.20
市面上基因檢測產品越來越多,近年隨著標靶藥物的蓬勃發展,以及美國將次世代定序(NGS)癌症檢測納入全國性醫療保險部分支付後,伴隨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 逐漸受到關注。
2019.3.27
癌症似乎已經成為國安問題,它不只破壞身體健康、更是破壞家庭幸福元兇。從嚴凱泰、傅達仁、香奈兒老佛爺卡爾拉格斐格、年輕藝人安均燦以及大家懷念的梅艷芳等人,他們每一位因癌症過世,都引起民眾【那時候】注意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