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有撇步
樂活分享
最新消息
訊息快速搜尋列
關鍵字
類別  
2021.11.15
胰臟癌因預後較差,被稱為癌症之王,有另一種胰臟比較少見的腫瘤也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胰臟癌,它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醫師表示,像這類神經內分泌瘤由於生長速度慢,多數較難早期發現,所幸透過手術與標靶藥物進展,分化良好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即使為肝轉移的第四期患者,若有積極治療,超過六成病患都能存活超過五年以上,與胰臟癌病人的預後有極大差異。
2021.10.30
如有莫名心悸、腹部腫脹、低血糖等情形,小心可能是長了神經內分泌腫瘤。35歲王姓護理師,三年前在醫院員工健檢時發現胰臟頭部長腫瘤,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所幸為第一期且腫瘤小於兩公分,經醫師判斷建議下,選擇以定期回診追蹤方式觀察,今年10月底回診檢查,腫瘤並無擴大。
2021.10.19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過世8年,但奪走他性命的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卻還是一個聽起來相對陌生的病名。即使發病,也需要平均5~7年的時間才會被確診,雖然腫瘤生長緩慢,但也因為這樣很難早期發現。
2021.10.6
10年前,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驟逝,起初大家以為他是死於胰臟癌,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發生在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陳明晃指出,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發生在各個器官,因此症狀多元,也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2021.9.21
【早安健康/陳佳宏醫師、呂敏吉醫師、蔡惠芳社工師】 賈伯斯死亡之謎?──揭開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秘面紗 2020年是心痛的一年,肺炎疫情尚未緩解,新的噩耗打擊著影迷的心。
2021.9.6
氣喘、慢性腹瀉、潮紅、心悸、皮膚炎等,這些彼此看似毫無關係的症狀,若久治未癒其實很可能是俗稱「賈伯斯病」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在作怪。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一種需長期對抗的慢性癌症,罹病的患者不乏許多知名人士,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
2021.8.25
台中一名嚴先生接受健康檢查後,在胃壁上發現一顆約1公分的突起病灶,切片報告確診為每十萬人中只有1.51人罹患的罕見「神經內分泌瘤」,所幸檢查後細胞分化良好且無轉移的跡象,肝膽腸胃科醫師決定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順利將腫瘤切除,化驗後確定是良性,讓患者和家屬放下心中大石。
2021.8.12
文/陳信佑 53歲廖先生平日身體非常健康,也有固定運動的習慣。近日他在接受健康檢查時發現了一個直腸的息肉,大小只有0.6公分左右,但切片後醫師卻告訴他這個是神經內分泌瘤,不是一般的息肉。
2021.7.28
一名69歲男子日前健康檢查時發現在胃壁上有一顆約1公分的突起病灶,經切片報告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所幸檢查細胞分化良好且無轉移的跡象,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將腫瘤完整切除,經化驗也是良性,患者才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
2021.7.16
基金會攜手多年的志工張鳳書,分享她在父親罹癌之後,轉為「照顧者」角色的心路歷程,也提出給癌友家庭的「安心秘訣」及「高效率照顧心法」;再結合黃孟娟營養師,葉北辰心理諮商師,Kenneth運動教練,由專業顧問提供最全面的癌症照護建議—希望讓知識成為安定的力量,癌友與照顧者都能轉換心境,順利展開度過治療期,展開癌後新人生。